老子在《道德经》第十七章中说:“太上,不知有之;其次,亲而誉之;其次,畏之;其次,侮之。”这段话的意思是说,真正高明的管理者并不插手具体的事务,而只是作为精神**存在。有人这样总结说,管理者有以下3种境界。
**种境界:事必躬亲。
管理者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事事管、时时管,对下属的工作总是不放心,此为下策。
管理者必须明白,“以身作则”指的是修养,而非具体工作。品德良好,足以成为大家的表率就够了。要轻轻松松做管理者,必须在工作方面做到“不在其位,不谋其政”,唯有如此,方能有所分工,大家各尽其责,协力合作,让员工去各司其职。同时你也能成为一个轻松的管理者。
第二种境界是:有人分劳。
管理者只掌握原则,这是中策。
凡事都要管理者掌握原则,企业的规模便不可能大。管理者时刻都要把精力放在公司的业务上,甚至无法出门远行或休假,因此,这个境界也绝非上策。
第三种境界是:无需管理。
这是企业管理的*高境界。这需要企业拥有健全的企业管理制度、良好的企业文化和高绩效的工作团队。